簡述減小直讀光譜儀在分析過程中的誤差發表時間:2021-04-17 16:50 經多次專業人員的實踐證明,直讀光譜儀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與分析的環境條件有關,為了減小誤差,分析過程**在**的室內溫度、濕度條件下進行操作。要選擇合適的沖洗、予燃、積分時間,光源的放電參數;輔助的電極要進行加工和清理,還有最后的直讀光譜儀測光精度。 導致直讀光譜儀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如下: 一、氬氣不夠純,這個時候,氬氣中可能混有氧氣或者水蒸氣,就會使激發斑點變壞,如果氬氣管道與電極架有污染物排不出去,或有濁漏時,分析結果就會有誤差。 二、試樣表面要平整,不能有漏氣現象。如果發生漏氣,激發試樣的聲音就會不正常。激發斑點就變成白色了。 三、分析樣品與控制標樣的磨紋粗細要一致,不可有交叉紋,磨樣用力不要過大,而且用力要均勻,要力求操作一致,用力過大,容易造成試料表面氧化。 四、試樣不能有偏析、裂紋、氣孔等缺陷,試料要有一定代表性。 五、透鏡內表面用來保持真空,常常受到來自真空泵油蒸汽的污染:外表面受到分析時產生金屬蒸汽的附著。所以直讀光譜儀聚光鏡要進行定期清理。 六、溫度和濕度的變化。室內溫度的增加會增加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、降低信/噪比。濕度大容易產生高壓元件的漏電、放電現象,使分析結果產生不穩定。 搜索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