材料領域重大變動!2019年重點新材料指導目錄發表時間:2019-12-13 18:13 近期,工信部發布了《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(2019年版)》,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,同時《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(2018年版)》(工信部原〔2018〕262號)宣布廢止。新版目錄包含重點新材料331種,相比2018年數量增長了一倍。其中,先進鋼鐵材料、鋁材、銅材、特種橡膠及其它高分子材料、工程塑料、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、先進半導體材料和新型顯示材料、前沿新材料的數量均翻倍增長,顯示這些領域進入了國家政策紅利下的迅猛發展期。 2019年重點新材料同比2018年變化情況 除材料類型以及數量的變化外,對于重點新材料的性能檢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以前沿新材料為例。 2018年對于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的性能要求為: 附著力1級,耐鹽霧≥6000 小時,耐鹽水≥3000 小時,耐水≥6000 小時。 2019年其檢測項目更加細化且檢測要求更為嚴格: 油性防腐體系:耐中性鹽霧實驗≥3600h,體系耐鹽霧≥8000h,附著力1級別,耐沖擊≥70cm; 水性防腐體系:耐體系鹽霧≥6000小時,耐濕熱性≥2000小時,附著力≥5MPa; 導靜電:表面電阻率和體積電阻率為4×105~109Ω·m。 再以3D打印用合金粉末為例,2018年對于3D打印用合金粉末的性能要求為: 3D 打印用合金粉末材料:粒度分布:15-53um,球形度:≥0.85,流動性≤20s/50g,氧含量≤300ppm。 鈦合金粉末:粉末粒度15~150 微米,球形度≥94%,增氧量<100ppm,霍爾流速<30s/50g,空心粉≤0.8%,非金屬夾雜個數<10 個/kg;松裝密度≥50%。 高溫合金粉末:粉末粒度15~150 微米,球形度≥98%,增氧量<50ppm,霍爾流速<14s/50g,空心粉≤0.8%,非金屬夾雜個數<10 個/kg。 2019年其檢測項目并未減少,檢測標準發生了變化: 3D打印用合金粉末材料:粒度分布:15~53um,球形度≥0.85,流動性≤20s/50g,氧含量≤300ppm; (2)鈦合金粉末:粉末粒度15~200μm,球形度≥94%,增氧量<100ppm,霍爾流速<30s/50g,空心粉≤0.8%,非金屬夾雜個數<10個/kg,松裝密度≥50%; (3)高溫合金粉末:粉末粒度15~150μm,球形度≥98%,增氧量<50ppm,霍爾流速<14s/50g,空心粉≤0.8%,非金屬夾雜個數<10個/kg。 國家高度關注重點新材料領域的發展,按照《關于開展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》(工信部聯原〔2017〕222號)要求,生產《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(2018年版)》內新材料產品,且于2019年1月26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投保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的企業,符合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工作相關要求,可提出保費補貼申請。先進材料始終是保證國民生產和**國防的重要組成部分,值得行業高度關注。 搜索
|